現在很多患者都在尋找如何治愈腰突的方法,市面上的治療方法也是五花八門,但總結起來就是理療,手術,中藥療法,其實理療就是以舒筋活血為主,對于疼痛有一定緩解,但是腰突歸根結底是椎間盤的功能退化,治療也要從恢復椎間盤功能入手才行,所以即使手術也會復發,因為簡單的切除多余部分,剩余部分還是無法承受來自身體本身的壓力,手術治療其實也是治標不治本的!
我們說說拔罐,它對于舒筋活血還是會有一定作用,對于疼痛減輕可以暫時起到作用,但不是根治的方法,對于急性期患者減輕疼痛可以,下面來說說具體拔罐位置:
椎間盤突出拔罐位置圖
腎俞穴
1.腎俞穴位置:
腎俞穴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寸。
2.腎俞穴取穴方法:
俯臥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門(督脈)旁開寸處取穴。
3.腎俞穴功效:
外散腎臟之熱。腎俞穴有益腎助陽,強腰利水,調腎氣、強腰脊、聰耳目的作用。
大腸俞穴
1.大腸俞穴位置:
大腸俞位于腰部脊柱區,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寸處
2.大腸俞穴取穴方法:
大腸俞穴位于脊柱區,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寸。俯臥取穴。
3.大腸俞穴功效:
大腸俞有疏調腸腑、理氣化滯的作用。
八髎穴
1.八髎穴位置:
八髎即經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之合稱。具體部位相當于骶骨上的四對骶后孔,左右共八穴,故名。
2.八髎穴取穴方法:取穴方法:八髎穴即骶椎。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稱“八穴”。
3.八髎穴功效: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小腹脹痛、盆腔炎等病癥。
按摩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發熱并向小腹放散。
環跳穴
1.環跳穴位置:
環跳穴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肌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
2.環跳穴取穴方法:
側臥屈股取穴,伸下腿,屈上腿取穴,環跳穴位于臀區,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2/3交點處。
3.環跳穴功效:
環跳穴主治腰腿、下肢等疾患。如腰胯疼痛、下肢不遂、膝脛酸痛、冷風濕痹、風疹、水腫等。
居膠穴
1.居膠穴位置:
位于人體髖部,當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
2.居膠穴取穴方法:
在骨盆上端從腰部往腹部觸摸,就可發現骨盆最前側。本穴位在前側約1個指幅下方。取穴時,側臥,伸下腿,屈上腿取穴。
3.居膠穴功效:
益腎強健、舒筋活絡。
承扶穴
1.承扶穴位置:
大腿后面,臀橫紋中點處。
2.承扶穴取穴方法:
俯臥位,穴在臀橫紋下,大腿與臀部交界處,即臀溝中點處,按壓有酸脹感。
3.承扶穴功效:
舒筋活絡,消痔通便。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后遺癥;痔疾;便秘;尿潴留。
委中穴
1.委中穴位置:
委中穴在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2.委中穴取穴方法:
患者應采用俯臥的取穴姿勢,委中穴位于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里側中央。
3.委中穴功效:
分清降濁。委中穴有清熱涼血、舒筋通絡、祛除風濕、舒筋活絡、泄熱清暑、涼血解毒的作用。
承山穴
1.承山穴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角形凹陷處。
2.承山穴取穴方法:
俯臥位,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腸肌部出現人字陷紋,于其尖下取穴?;蛘咧绷?,兩手上舉按著墻壁,足尖著地,在腓腸下部出現人字陷紋,當人字尖下取穴。
3.承山穴功效:
運化水濕,固化脾土,承山穴有舒筋活絡,通暢理氣,理氣止痛,舒筋活絡,消痔的作用。
阿是穴
這類穴位一般都隨病而定,多位于病變的附近,也可在與其距離較遠的部位,沒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稱。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為腧,即人們常說的“有痛便是穴”
椎間盤突出拔罐方法
留罐法
患者俯臥位,?選擇大小適中的火罐或真空罐,吸拔于腰部壓痛點、腎俞、大腸俞、八膠、環跳、居膠、承扶、委中、承山,留罐15~20分鐘。每日治療1次, ?10次為1個療程。
針罐法
患者俯臥位,先針刺患側腎俞、大腸俞、八膠、?環跳、居膠、承扶、?腰部壓痛點及委中、承山,然后選擇大小適中的火罐,再在上述穴位拔罐,留罐10~ 15分鐘。
走罐法
患者俯臥位,在患側腰部涂_上適量的按摩乳或油膏,選擇大小適宜的火罐,用閃火法將罐吸拔于腰部疼痛處,然后沿患側腰部壓痛點上下,做來回推拉走罐數次,直至局部皮膚潮紅。
刺絡拔罐法
患者俯臥位,用梅花針叩刺腰部壓痛點,到皮膚點狀出血,然后立即拔罐,使拔出少量瘀血,起罐后擦凈皮膚上的血液,用碘伏棉球消毒即可。